文/淳恩
原本主修心理學的陳柏燊,在從事桌遊餐廳的過程中,深切體認到生活中,無處不在的超量塑膠廢棄物,竟逐漸成為環保熱血分子,於是四處找尋能替代塑膠吸管的產品,結果被他找到莎草科的蒲草,做成天然吸管,成為環保運動的新亮點。
自從台灣將逐漸限用塑膠吸管的禁令傳出後,坊間各式玻璃、不鏽鋼、矽膠、紙吸管、乳膠製的吸管,便成熱搜產品,然而,各種替代產品都有其限制,若非質感不佳,就是不夠便於攜帶及清潔,導致英國曾有網友上網連署,要求麥當勞重新使用塑膠吸管。
替代物須好用又環保
然而,環保不能走回頭路!如何找到最合適的替代品,成為成長於基隆的陳柏燊,心心念念的任務。最後,他和夥伴洪誠孝、林泳易、曾禹樵、周怡君,終於在中部地區的河灘地,找到原本被視為「雜草」的莎草科蒲草,製成天然的植物吸管。
「在尋找中空材質的過程,我們試遍空心菜、蘆竹、稻稈、麥稈、蘆葦、荸薺莖、木瓜葉柄……各種可能的植物,還做了甘蔗渣吸管,希望能找到一款產品,讓消費者使用起來毫無負擔,回收方便可完全分解,甚至還有其他附加功能……」陳柏燊後來發現,蒲草吸管完全符合當初的期待。
傳統植物找到新用途
陳柏燊不否認,早年東南亞的人民,就常順手拔起水邊的蒲草當吸管用,用完後還咀嚼其纖維清潔牙齒,後來因為衛生考量,此行為如今僅見於觀光區或舊市集。至於台灣,古早時代多半將蒲草晒乾後用於編織草蓆,但後來竹編工藝興起,蒲草編織也走入歷史,再度淪為溪邊雜草。
2018年,「玩艸植造」正式成立,他們前往越南契作了一塊專種蒲草的水田,也從環保、安全、功能等面向,思考製程、運送和通路等問題。「蒲草吸管」穩定量產後,不但吸引專替小農銷售農產品的「上下游」平台青睞,國內不少喜歡揪團的團媽,也主動和他們聯絡。
不必改變原使用習慣
事實上,陳柏燊很早就在自家桌遊店裡,提供消費者使用不一樣的吸管——淺綠色、有著淡淡草香,每支吸管粗細還不太一樣。「這項安靜的社會實驗,獲得的回響,我們很滿意,因為大家可以在不改變使用習慣的狀況下,百分百接受蒲草吸管。」
陳柏燊說,每根蒲草僅可切割成兩根吸管,加工過程少、也沒有經過物理性或化學性的處理,清洗、裁切、消毒、烘燥、包裝後,就成了一根根直徑大小不一、不易軟爛,且可耐60度以上高溫的天然無毒吸管。「這款吸管,回收方式不是丟垃圾桶,而是和果皮、樹葉相同,回收後就地掩埋,可以變成堆肥,完全不會對環境形成負擔。」
國外也關注這項產品
推出短短不到一年,蒲草吸管不但獲選「台灣品質金像獎」,消息更傳到英國、紐澳當地的華人社團,雖然不是人人都認得蒲草這種植物,但咸認「再也找不到如此天然的植物吸管了」,因此也大感興趣,讓「玩艸植造」團隊對於日後將產品銷往歐洲充滿信心。
陳柏燊說,台灣將在2030年全面禁用塑膠吸管,而歐盟、澳洲,乃至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,在2020~2023年間就會禁止或限用塑膠吸管。「不管塑膠吸管有多便宜,未來一定得找替代材質」。
日後打算採台灣製造
今年初,團隊決定將蒲草產地轉移回台灣,在宜蘭冬山及員山契作另一片水田,生產線也移回台灣。「近年氣候變遷,想在台灣的溪邊、河灘地復耕蒲草,並沒有想像中容易。」團隊共同創辦人洪誠孝說,就技術面來說,要讓台灣的氣候能夠穩定產製蒲草吸管,一開始相當辛苦,所幸最後終究克服了。
透過田區裡架設的自動相機,他們發現鼬貛、食蟹獴、麝香貓、彩鷸、夜鷺等野生動物都在蒲草田出沒,也觀察到許多兩棲類、蛇類、蜻蜓在田區活動,完全就是「里山精神」的實踐。
愈多人使用價格愈低
今年7月,台灣生產的蒲草吸管誕生了,雖然售價還在一根2元,但至少是種成功了。未來,他們將在台灣擴大種植面積,目標是一個月出貨1000萬支,亦即年產1.2億支。「比起仰賴代工,台灣這片土地更適合種植和製造蒲草吸管」。
「未來,若有愈多人採用蒲草吸管,每根售價就能壓低在0.5~1元間!」雖然相較於(含封套)塑膠吸管大約一支0.1元,蒲草吸管還是貴上許多,但被市場接納的可能性相當高,大有機會改變吸管滿天飛的情況。
原文連結:人間福報─植物妙用大 蒲草取代塑膠吸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