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世界正加速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,企業與政府除了減少碳排放,更積極尋找能「吸碳」的策略。這使得具備「低碳排」潛力的經濟作物,成為實踐 ESG 的重要角色。其中,以蒲草為代表的高效自然碳匯作物,正重新定義什麼叫做真正的「綠色供應鏈」。

什麼是低碳排?自然碳匯的經濟潛力
「低碳排」指的是某項產品或產業活動,在整體生命週期中有效降低碳排放,甚至透過吸碳實現環境正效益。這不僅僅是達成碳中和,而是透過高效吸碳的作物,主動為地球「減碳」。這種能力主要來自於自然碳匯,如森林、濕地或特定作物,這些透過光合作用捕捉並儲存大量二氧化碳。
以蒲草為例,它生長快速、可多次收割、種植過程無需農藥、除草劑或殺蟲劑,收割時不用翻土,能高效吸收並儲存碳,是一種典型的低耗能高碳效益作物。這些特質使蒲草成為低碳排的永續經濟作物,兼具環境保護與產業價值。
更重要的是,這樣的作物不僅保護環境,還能創造農業價值再生的機會。透過契作制度與local farmers合作,蒲草種植轉化為穩定收入來源,使地方農業脫離依賴高耗能作物的循環,實現「與農民共好」的社會效應。

蒲草吸管:從農田到餐桌的永續價值實踐

在永續產品中,GrassStraw是一個兼顧實用性與低碳排價值的亮眼案例。不同於紙吸管或PLA等「生物可分解但高耗能製程」的替代品,蒲草吸管的整體製程極為簡單:採收後只需清洗、烘乾消毒即可製成產品,無需高溫熔融或額外添加物。
此外,蒲草吸管的使用壽命為一次性,但其天然植物纖維可在自然環境下於 180 天內完全分解,不僅不會釋放塑膠微粒,更不需要工業堆肥設施處理。這樣的特性讓它不只是「一次性也可以很環保」,更在全生命週期中展現低碳排特性。蒲草田區不僅吸碳,更是一座自然保育場域。多年來荒廢的農地經由蒲草復耕後,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,當地原生昆蟲、鳥類與濕地物種重新聚集,生態系統悄悄復甦。這些成果不僅改善農地使用效率,更使得產品具備更深層的環境價值。


從土地到政策:以SDGs為導向的ESG實踐策略
面對氣候變遷與國際減碳壓力,各行各業都在尋找更具成效的碳管理策略。過去強調減排與碳權交易,如今則更多著眼於結合自然與產業的長期解方。具備碳匯功能的經濟作物,正好扮演關鍵角色。
從蒲草的種植開始,不僅保有當地生態平衡、避免土地退化,更能在整體供應鏈中實現「低碳足跡」。企業若將此類作物納入原料供應、產品設計甚至回收流程,將能打造出真正以自然為本的 永續價值鏈。這樣的模式,也與聯合國 永續發展目標(SDGs) 多項目標高度契合,包含:

- SDG 11:永續城鄉
- SDG 12:責任消費與生產
- SDG 15:陸域生態
企業選擇具低碳排潛力的經濟作物,等同於選擇一條符合 ESG 精神與 SDGs 藍圖 的永續成長路徑。